应对“酷暑大考”:科技服务一线护航秋粮丰收

发布时间:2025-08-26 11:13 来源:农业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中心 阅读:
分享:

当前,全市水稻普遍处于拔节孕穗期,部分杂交稻已进入抽穗扬花至灌浆初期。根据气象预报,近阶段我市将有持续高温天气,最高温度可达39℃,对秋粮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全力减轻高温对水稻生产的不利影响,是当前田间管理最紧迫的任务。

为有效防御高温热害,强化指导服务,充分发挥科技对水稻稳产丰产、减损增效的重要作用,821-24日,所党委副书记章安康研究员带领由种子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谢昶琰、农业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中心科研人员董青君张苗组成的专家团队先后赴2024年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项目示范基地-洪泽区科技示范展示中心(岔河镇东陈村)和乡镇农技推广点、涟水县科技示范展示中心(朱码街道薛行村)和乡镇农技推广点、淮阴区三树镇和宝应湖农场等地,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察看在田水稻生长情况,现场指导农做好高温防御、病虫害防控等关键技术指导工作,以科技减灾减损,保障秋粮丰收。

章安康研究员指出,当前水稻正处在对高温最敏感的生育阶段拔节后水稻对高温的敏感性逐渐上升,其中破口至齐穗期是高温热害的高风险期,容易导致花粉败育和叶片灼伤;齐穗后持续高温则会加速根系和叶片衰老,降低千粒重,并影响稻米品质。针对当前高温天气,他提出三项关键防控技术建议:一是以水调温,深水护穗。通过水分调节缓冲高温,降低热害。二是叶面喷施,抗逆促灌浆。通过叶面喷施抗旱抗逆制剂、磷酸二氢钾、中微量元素水溶肥、芸苔素内脂等抗逆调节剂和叶面肥,缓解高温胁迫,增强水稻抗逆性。三是做好病虫害防治。田间高温高湿易导致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针对病虫害发生情况,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活性、低用量、低风险化学药剂,应用植保无人机精准飞防作业,实现药剂均匀喷施与减量控害。

团队还聚焦水稻生产防灾减灾关键环节和主要技术问题,制定了水稻高温热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录制针对性强、操作性好的短视频,通过新媒体及时发布,并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提升农民防灾减灾技能。

下一步,团队科技人员将继续密切关注天气状况,持续跟踪洪泽、涟水等地和全市面上水稻生产情况,为农户提供有力有效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支持,促进水稻单产提升和丰产丰收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