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合作引领农业绿色转型——科研院所与高校联手破解秸秆资源化难题

发布时间:2025-02-28 09:46 来源:周翰林 阅读:
分享:

随着全球对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日益迫切,我院科研团队在低纤维素水稻品系创制及秸秆高值化利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我院集成作物育种与畜牧科技优势,组建跨学科攻关团队,通过实施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低纤维素水稻品系创制及秸秆饲料化应用》,加强跨学科协作、院所合作及产学研深度融合,不仅培育出“脆而不倒”的水稻新品种,更实现了秸秆从田间废弃物到优质饲料的华丽转身,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创新范本。2月25日,项目组在江苏华羊农业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启动关键性肉羊饲喂实验,标志着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迈出实质性步伐。

在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周刚、作物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迪带领下,联合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赵静雯副教授团队,开展了历时3个月的低纤维素水稻秸秆饲料化饲喂实验。此次系统化实验旨在建立秸秆饲料化应用的标准化评估体系,为后续品种选育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王迪表示,随着秸秆禁烧的推行,收割后田间地头的秸秆何去何从、如何处理一直是萦绕其脑海的难题。为“秸”尽所能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组织申报了该课题,以此推动秸秆全量、全域、全程科学利用,有效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周刚表示,“秸秆变肉”是其参与此次联合项目的核心目标,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切短粉碎、氨碱化或者酶制剂处理等手段提高水稻秸秆的饲用价值,但这些方法成本较高且会对牲畜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选育低纤维素水稻品种不仅可作为提高秸秆饲用价值的重要途径,亦可借力推广生态高效利用新方向——“秸饲肥”模式。

此次跨学科联动实施项目,为我院农业科研高质量发展指明了突破方向和着力点,是一次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