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来淮调研福寿螺危害

发布时间:2024-08-26 16:34 来源:李 刚 阅读:
分享:

为调查淮安地区“入侵物种”福寿螺的繁衍趋势和危害状况,同时因地制宜指导我市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防止其泛滥扩散,822日,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农业部西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彭云良研究员一行莅临我市,实地调查福寿螺危害情况。我院作物中心副研究员李刚、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李必忠、省科技示范基地主任周冬冬、方书亮等陪同调查

福寿螺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湖南等省,不仅危害水仙花、荷藕等各种水生植物,还会水稻生长造成严重危害由于它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没有天敌,已成为农业生产上的一大灾害,被列为我国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除了啃食植物,危害农作物生长外,福寿螺自身带有大量的寄生虫,可达6000多种,粉红的卵块有毒,如与皮肤接触,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毒害作用,也是血吸虫病的重要中间寄主。

江苏全省河道、湖泊等水系密集,且种植荷藕、茭白、芡实等水生作物面积较大,养殖龙虾、螃蟹、甲鱼等水产业发达。来,在全省的水田、河道、沟渠和池塘等处,都能看到游动的福寿螺及其粉红色卵,呈现出量多面广的特点,有快速扩散、泛滥的苗头。

对此,彭云良研究员建议“三农”主管部门加强对福寿螺的监测和防控,组织消杀。一、坚持预防为主,利用冬防集中消灭。重点抓好越冬成螺和第一代成螺产卵盛期前的防治,压低第二代的发生量,并及时抓好第二代的防治。二、联合专项治理,分级管理协同应对。实行市、区、镇三级调查与重点区域监测相结合,逐步摸清危害分布。三、采用多项举措,遏制福寿螺的增长。稻田养鸭是人工解决其危害的有效措施。在福寿螺的发生地,可以有计划地组织饲养鸭群,在螺卵盛孵期放鸭到河沟和农田啄食幼螺。三是药物防治。防治福寿螺的药剂有四聚乙醛、杀螺胺、杀螺胺乙醇胺盐等,基本能将田里的福寿螺防治干净。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